图片
“百晓”时才公——凡人秩事录之二
文/葛宁贵
宁海习惯将生活百事无所不晓之人,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的智者,称“百晓”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前童公社小汀大队的百晓便是坤房前份的葛时才,字兴芳。
时才公是村里的名人,也是通晓古今、知识渊博的能人,因其经常念叨葛洪的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稟高亮之纯粹,抗峻标以邈俗,虚灵机以如愚,不贰过而諂黷者,贤人也。居寂寞之无为,蹈修直而执平者,道人也。”且略通道术,村里也有人称其为“时才道人”或“道人”。
时才公的毛笔字写得好,尤其是行书,险劲峭拔、轻盈飘逸,字体极似于右任的碑体行书。据说时才公出生时,其在宁波金润庠的华丰造纸厂当工人的父亲,带回老板其弟金臻庠主办的《时事公报》。时才公便出生在这几张报纸上,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于右任题的“时事公报”四个大字。
图片
六十年代末,宁海大旱,好多井和泉水都干了,庄稼也都枯死了。村民偷偷到馒头山、梁王山龙潭祈雨取水,由村里道士仁林伯主事祭祀、巫术求雨,凡再无果。宁海习惯凡一凡二凡三,没有凡四,便来找时才公,时才公戴着一顶草帽,提着一只装满掺着“十滴水”的生溪水的大瓷壶,到砩潭头望天,观天象。一日下午,天空聚集起不大厚重的云层,呈现出灰色、黑色或深蓝色,便同村人说了,明天寅时大家出动,到馒头山龙潭坑取水。果然,到了卯时,天色昏暗、乌云密布,竟出现打雷闪电吹风现象,不一时便大雨倾盆。
时才公肩力充其量极限只有100斤,可在生产队里拿得工分却与能挑150或200斤一个样,10分,且大家从不眼红。24节气分别对应的农事,双抢时的气候变化,都是由时才公提供的,有时气象预报比广播还要准。
时才公会生活,懂生活。他家与村里别家不同,从前煮饭,村里人很少淘米,一般会直接将米放入锅里。时才公讲究,叫家里人煮饭必先淘米,灶头间墙外有个小沟,潲水、馊水、腌臜水,全往里面泼,一年半载,捞起污泥黑土沥干,挑到自家自留地里,肥力不输氨水,尿素。时才公精打细算,每天总会将杂粮与米饭搭配着填肚,全家自公社化后倒也从没饿过。即便平常的那泡屎尿,一定要在自家茅厂缸里屙。
时才公有二个儿子,五个女儿,七个儿女的头发打理,全是时才公与成妹婆自己搞定,西瓜头、平顶头、柯湘头、铁梅辫,全凭一把从上海带回的“王大隆刀剪”搞定。
图片
时才公人缘好,和谁都有话讲。村里婚嫁丧娶总会请他主事。人们都说时才公是个人精,算盘能打过横梁。盖房树屋更不用说,他能准确计算出几块青砖,几窑蜊灰。瓦片么,会按主人经济条件来确定盖得厚薄,从而拿出每间不同的采购数量。
时才公会全场落京剧《宏碧缘》与越剧《宏碧缘》,这是小汀大队及附近几个村庄人人皆知的事。自小,我在娘怀里,在大姐、大哥的背上,在二哥的膝前,听得就是时才公的大话及京剧、越剧《宏碧缘》。最熟悉的莫过于:骆宏勋、花碧莲、花振芳、任正千、王伦、巴杰……
据母亲说,我开口说的第一组词便是:“龙勋”,将骆宏两字简化为龙。
我刚刚懂事,就来了一场“破四旧,立四新”运动,破除“旧思想、旧文化、旧风俗、旧习惯。立新思想、新文化、新风俗、新习惯”。村里有人对时才公唱《宏碧缘》提出异议,时才公便说了:“你们知道骆宏勋是谁?他是骆宾王堂弟,是唐朝徐敬业、骆宾王兴唐反周里的英雄。毛主席都没批判,你们凭什么不让我说唱。”村里的人的确没看到过毛主席的批示,便又请示公社,公社的领导也没有看到过有关文件,加上时才公成份是贫农,是村里的百晓智者,也就不了了之。此后,时才公在讲大话时也会加个《羊城暗哨》故事,代号“二0九”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。
图片
时才公会二门外语,英语及法语。法语到现在我还能记住两个单词:Bonjour与Aurevir,当时跟着时才公念“发痕就”与“阿油伏尔”。据他说,他十五岁时便跟着我大伯父葛民宗(仁宗)闯上海。同时去的还有新富、仁事等十来人,其中时才15岁,仁事16岁。我大伯将身强力壮的新富公等人安排在码头,将仁事伯安排在鄞县人黄卋孝皮鞋厂当学徒,将读过几年书的时才公送到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当跟班,后来到英国沙逊集团当过小襄理。当时“上路帮”就住在离法租界较近的上海小东门。我大伯有一只鸳鸯牌唱片机,可唱片只有一套百代公司的《宏碧缘》。1948年回乡时,大伯将唱片机及唱片也卖了,只带回两箱东西,其中有书籍及其他贵重的物件。
其实大伯父一家对我来说很陌生,他们一家,包括阿姆堂姐,连我大姐都没见着,可我关心的是大伯父有没有带回我喜欢的“香烟人”,因为我曾从小道地二楼奶奶那里,找到过一张夹在字典里的诸葛亮香烟人卡片。
时才公告诉我,大伯的一些东西在社屋。破四旧时,奶奶曾主动地将一藤箱的东西送到大队。当时时才公在场,有阿姆的高跟鞋、花妆品也有一些画报。我想,香烟人有一张便有许多张,肯定也夹在画报里了。
十岁那年,我终找了一个没人的机会,爬进社屋二楼东厢房,看到一屋子都是抄家来的东西,第一次,拿了一把精致的马刀及一本暗红封面的《六十年变迁》。后来又去了几趟,终从一本画报里找到许多张香烟人卡片,还拿了许多书籍及熟悉的“地富反坏右”们的交代材料“自传”——主要是看上许多自传里的硬笔书法,如同行云流水, 让人一见倾心。事后向时才公作了“汇报”,时才公听后大惊失色,叫我把这些东西放在眠床头下,千万不可示人。
图片
记得少时时才公同我父母说笑过,说我生辰三卯中一卯略偏,本来三卯齐全,洪福齐天。不过到了而立之年或可成一方诸侯。我曾叫他算一算他自己的寿命,时才公笑笑说:七十三、八十四。1987年我回村,看到时才公的出殡队伍,68岁的他竟连招呼也不打一声,悄悄地走了,离他说的73还有五年。而我终究也没成为“一方诸侯”,不过一方诸侯,有啥稀奇,不也是人?
写罢上文,忽地记起《宏碧缘》西皮导板的铜锣及鼓板声:“得得,咚,呛”“咚呛咚呛”,便在办公室低声吟唱:
食王爵禄当报效,
为国家昼夜计千条。
深山难行蚯蚓小道,
寸步由走路低高……
唱罢一曲,竟依稀想起了的西皮导板、西皮原板、西皮流水等过门。自己边唱边听,感觉有露春兰行腔自如的气息, 又有时才公带烟嗓的深厚京剧功底。
图片
作者简介
葛宁贵
葛宁贵,1963年出生,大专文化,宁海县作家协会会员,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。□编辑:海燕文化 □LOGO\题图\尾签设计:野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